中蜂百花蜜

admin

Technology is evolution outside the gene pool

Articles from the year 2021

蜜蜂生物学在中蜂饲养管理中的应用

蜜蜂生物学是研究蜜蜂形态、进化、行为以及蜂群结构及其功能规律的一门科学。人类利用蜜蜂是建立在对蜜蜂生物学的研究和了解基础上的,蜜蜂生物学是实施蜜蜂饲养管理具体措施的指导依据,也是改进或发明蜂机具的理论依据。比如,大流蜜期前提前奖励饲喂培育适龄采集蜂;通过对自然蜂巢的观察,发明了活框蜂箱、人工巢础等。蜜蜂对人类的贡献不可估量,体现在通过蜜蜂对植物的授粉,维持生态平衡,使农作物优质高产等,直接或间接造福人类。中华蜜蜂是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与蜜粉源植物经历几千万年的协同进化,已经适应特定地区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在我国有三千多年的饲养历史。现将部分蜜蜂生物学知识在蜂群饲养管理中的应用做简要介绍,供初学养蜂者学习和参考,以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一、在中蜂场址的选择及蜂群摆放中的应用

蜜蜂是以蜂巢为中心,大约在2.5 km 的范围内进行采集活动。需要根据蜜粉源植物的开花流蜜散粉的特点、分布选择蜂场,通常距离蜜粉源植物越近越好。距离越近每次采集所需的时间越短,可以减轻蜜蜂的采集负担,延长工蜂寿命增强群势。如发生盗蜂,则被盗群需要搬离原位置5 km 以上,越远越好,使进入被盗群的盗蜂无法返回原群传递信息,以解除盗蜂的发生。

中蜂的嗅觉比较灵敏,在摆放蜂群时,箱与箱之间应间隔至少2 m,防止缺蜜季节发生盗蜂;中蜂易迷巢,把每群尽量放在显著的位置,充分利用树木、地形、地面标志物等,使蜜蜂容易识别蜂巢。

人工分蜂时,将新分群搬离原蜂巢一定距离(一般为3 km 以外的地方),防止新分群蜜蜂飞回原巢,导致蜜蜂偏集。

根据蜜蜂生长发育对温湿度的要求,子脾发育的最适巢温是34.4~34.8℃,高过或低于这个范围都会增加群内工蜂的劳动负担和消耗贮蜜。所以 ...

浅谈中蜂箱巢门同方向箱间的摆放距离

常听初养蜂的朋友说:养中蜂并不难,只要把蜂桶或蜂箱放在房前屋后僻静的地方,把分蜂团放进去就能养得很旺。这话一点也不假。因为蜂群少场地足够大,群与群之间不干扰,蜂群自然能养好。但对蜂群已具一定规模又受场地限制的养蜂户讲,因为东、西方蜂种的生物学特性不同,决定了中蜂箱的箱间摆放须相隔一定的距离,好让蜜蜂回巢时不至于认错门进错巢。这里说的生物学特性主要指的是中蜂的认巢能力较差,外出的蜜蜂很容易错投,形成群间干扰破坏群内正常秩序,进而造成飞逃、失王、盗蜂、生病等。本文讲的箱间摆放距离专指巢门或箱门口朝向同一个方位且并排摆放的蜂箱。对于巢门方向不同的蜂箱则不受限制,例如巢门口一个向东另一个向西,2个蜂箱完全可以背靠背贴在一起放,蜜蜂一个从东向西另一个从西向东回巢决不会入错巢门,更不会引发相互干扰。

下面简单举2个事例来说明,今年5月我在1间报废平房的门和窗之间2 m宽的墙外摆放了1个蜂箱,放进1个比排球还大的分蜂团,第五天分蜂团就飞逃了,箱内留下了3张新脾,最大的一张有10 cm高。造成飞逃的原因是在门和窗内侧原有的2群蜂都很强,对巢门口相距不足1 m的分蜂群造成干扰。事后箱外观察发现已飞逃的空箱中不时有蜂飞入但又很快飞出。这些误投的蜂很快便进入门窗两侧自己的箱中,进一步证明误投蜂给新分群造成了恐慌,因此被迫飞逃。第二个事例是我在报废平房的屋檐下挂了几个蜂箱离地面2 m多高,离墙根下原有的蜂箱1.5 m高,放进去的分蜂团半个月后也飞逃了,逃后的箱内脾上无蜜但有已封盖的工蜂蛹。后来我在通读徐祖荫老师的新书《蜂海问道》中找到了答案,书中第451页上讲养蜂能手田茂荣在屋檐下摆了2排蜂箱“一排放于屋基堡坎上,另一排放在吊在屋檐下的木板上,两排之间距离近0.66 m。……蜂群很旺,且箱箱如此。”原来是我挂在屋檐下的蜂箱比田师傅的蜂箱高出1 m多,难怪事前我曾发现分蜂群的蜂回巢时爬坡飞行很吃力。

经过翻阅了大量养蜂资料后,现在我养中蜂的箱距是:(1)并排同方向箱巢门口相距1.5 m ...

谈诱蜂失败的原因

很多蜂友都会摆放诱蜂桶诱捕蜂群,但每个蜂农诱捕的蜂群多少不一,即使同一个人于不同区域摆放的诱蜂桶。有的区域蜂桶几乎被放烂了也诱不来一群蜜蜂,究其原因有下列几点。

一、附近蜜蜂种群的多少

每个地区蜜蜂的养殖密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村寨房前屋后,经常可以见到分蜂团,蜜蜂甚至飞到农户的陶罐、家具内营巢;有的村庄一年到头,也见不到一个分蜂团。若周边几千米内,没什么蜜蜂种群的地方,就尽量避开,不去设置诱蜂桶。这可以通过观察植物上的花朵,可以作出大致的判断。如气温在14℃以上的晴暖天气时,该区域花朵上采集的蜜蜂数量很少,那么基本上就可断定,此处附近蜜蜂种群很稀少。如果采集蜂此起彼伏,嗡鸣声不绝于耳。那么说明该区域附近存在着较多的蜜蜂。既然是蜜蜂密度很大的区域,那么,因失管而飞出的自然分蜂群也就较多。无人收捕的自然分蜂群,结团后时间一长就很可能会寻觅至诱蜂桶内营巢,这样的区域附近适合放置诱蜂桶。

二、诱蜂时机与自然分蜂的季节是否吻合

每年自然分蜂的高峰期,大致都相同,一般而言都是春末夏初,但也不排除个别强群,于早春和晚秋发生自然分蜂。因此在春末夏初,诱蜂成功的概率就很高,而错过这个季节,就收获甚微。即使偶尔于深秋或初冬诱得几个蜂群,也大多是些老弱病残的小群而已,是难以生存的逃迁群。通常工蜂乌黑油亮、蜂王老残,小碗般大的一个小蜂团,就是蜂友们所称的蛋群、碗群之类。因此,必须精准把握好诱蜂良机后,才可放置诱蜂桶。

三、摆放位置是否适宜

如果设置诱蜂桶时,不注重位置的选择,那么即使于蜜蜂密度较大的地区在分蜂的旺季,摆放了诱蜂桶,还是诱不来蜂群。主要原因是:诱蜂桶的目标不够明显,被杂物严重遮挡,或巢门前方树木 ...

中蜂意标箱养殖强群六要点

中蜂的养殖有古法桶箱养殖,自然界(野蜂) 的树洞、土洞、石洞及新法活框养殖等4类。其中只有活框养殖便于管理检查,且繁殖快,蜂蜜采收等效益也较好。用意标箱养殖中蜂比较经济,因意标箱及其箱内的巢框、巢础(蜡脾)、饲喂盒等配件的厂家较多,性价比高。高窄箱等活框箱,厂家极少,且箱内配件价格较贵。

一、蜂箱

用意标箱养殖中蜂,蜂箱应稍加改造,即箱的宽度减窄至34~36 cm 较为合适(长度和高度不变),这样蜂满箱时已有8~9 脾的强群蜂量。在箱的后上方开1 个直径为5 cm 的小窗口(小纱窗) 便于箱内废气排出。能利用废旧木板自己制作蜂箱更好,如自制蜂箱忌用新胶合层板(因有化学颜料未挥发)、樟木板、漆树板。

二、放置

中蜂蜂箱的置放应有讲究,其放置方向和地点应与中蜂的习性相近,尤其是饲养强大群,否则不但达不到目的,还会飞逃。应安放在人畜家禽很少活动较安静的地方,无论房前屋后还是山林沟谷,应选择坐西朝东向阳处,朝南次之,朝东坐西更次之,切忌蜂箱口朝向北方,如有北风吹入蜂箱内,会引起蜂群飞逃。为防蟑螂蚂蚁等害虫,应将蜂箱放置于离地面1 m左右的高度,忌直接放置于地面,这样既减少了害虫爬入箱内又便于检查蜂群和采蜜。

三、蜂王

蜂王应选择本地蜂群6~7 脾或以上的强群,因本地蜂群的蜂王已适应当地的气候。即在强群中培留较长 ...

发展城镇养蜂的几点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绿化、美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我们过去认为高楼大厦下不能养蜂的观念也随之改变。随意到一个县乡级中小城镇,都会看到绿树成荫的新建街边公园、满院花草的居民住宅小区。部分大中城市还建有大面积的湿地公园和森林公园。如昆明一住宅小区,园林专业的学生前来实习调查,发现该小区搭配种植的植物达到30多种,四季花开不断,蜂飞蝶舞,还有松鼠和越来越多的鸟类,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如此优良的城镇自然生态环境,少不了蜜蜂勤劳采蜜授粉的身影,也激发了生活在城镇里养蜂爱好者的热情。那么,城镇养蜂的可行性如何呢?2020年7月的一天,笔者走访了家住昆明市果林溪谷小区业余养蜂爱好者于天海师傅。

于天海师傅居住于昆明东郊经济开发区一个近似别墅的小区,其绿化面积大,环境优美。于师傅现有约80箱中华蜜蜂,蜂箱就安放在小区围墙边的树林里,距其住房仅100多米。于师傅饲养的蜂群很温顺,在开箱近距离观看蜂群里的王台、造脾情况时,蜂群都没有躁动的现象。于师傅介绍,他的蜂箱都是自制的GN式蜂箱,多余的蜂箱有时也提供给需要的蜂友。从20世纪70年代养蜂至今,于师傅已养蜂40多年。过去在工厂上班,业余养蜂,养蜂方面没有太多的经济收入。凭着喜欢养蜂的热情,于师傅业余养蜂一直坚持到退休,退休后就全身心地投入养蜂。近几年养蜂也有了稍多一些的收入,更主要的是以蜂会友,增长了知识,充实了退休生活,受到亲朋好友称赞,保持了身体健康。

根据于师傅蜂场的设置和成功的养蜂经验介绍,特为城镇养蜂者提出以下几点参考建议。

一、寻找一个有充足蜜粉源的基地

蜜源多少决定能不能养和养多少群蜂比较适宜。一个住宅小区内的蜜粉源,是不足以发展较多蜂群的。调查发现,于天海师傅能在一个生活小区内饲养近80群中华蜜蜂,一方面得益于他居住的这个近年新开发的小区绿化环境好,还有一块业主大人、小孩不太经常去游玩的树林,为蜂群遮风挡雨并保证了一定的活动空间;更主要的是,小区周边约5 km范围内还有马料河公园和大观山公园,公园内栽培有不少蜜粉源植物,还有张巴咀山,山上自然植被资源相对丰富 ...